张东赞,男,副教授。2014年8月起在外交学院任教,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编写教材10余部。讲授课程:汉语听力、汉语读写、汉语口语、汉语报刊阅读、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论文成果: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传播策略.理论界,2024(04)
[2] 从农民丰收节的设立看新时代的文化治理.天中学刊,2023(01)
[3] 论表意汉字在文化记忆的保存与传承中的影响.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
[4]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04)
[5]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之大者”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2(02)
[6] 日常经验的现时化:社会秩序的凸显与文化观念的复现.理论界,2022(03)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文化治理..天中学刊,2022(01)
[8] 中国文化战略转型背景下的大国形象塑造.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1(05)
[9] 回忆形象与仪式感:身份认同和国家凝聚力的提升.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10] “在”的运动事件中时间属性的凸显..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11] 现代汉语自足句中谓语动词时间属性的凸显.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12] 祭祀活动:宗教和理性之间的调节剂——祭祀在华夏文化生态龛中的多维度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9(10)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王道政治.领导科学,2019(20)
[14] 文化系统的免疫力:文化核心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循环.理论界,2019(03)
[15] 现代汉语句子中的开放类成分和封闭类成分.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16] 从词源学角度谈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领导科学,2019(02)
[17] 趋同性与规约性:论民族文化的俗与雅.理论月刊,2018(11)
[18] 从习俗到秩序:文化的趋同性和规约性. 理论建设,2018(05)
[19] 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化与群体秩序的构建.武陵学刊,2018(05)
[20] 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谈黄帝祭祀与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理论界,2018(Z1)
[21] 从传统节日文化意义的循环透视民族文化心理..理论月刊,2018(05)
[22] 从“亡国之社”看社祭的仪式功能及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甘肃理论学刊,2017(05)
[23] 谓语形容词程度量的激活问题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24] 古代祭祀活动的仪式性与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宁夏社会科学,2017(01)
[25] “参照点”在明确主语信息时的作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26] “就”的运动事件与时间属性凸显.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27] 否定语义对谓语形容词程度属性的激活机制——以“非常”为例.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28] 名物极性语义属性的投射与形容词程度属性的量度——以“极其”功能的嬗变为例. .武陵学刊,2016(04)
[29] 论“过”的运动事件与量度属性.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0] “让”语义强度的差别与力动态系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著作:
外交汉语教材系列:汉语口语(基础篇)外文出版社 2022.05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中级汉语报刊阅读教程(上)外文出版社2023.10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中级汉语报刊阅读教程(下)外文出版社2023.10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高级汉语报刊阅读教程(上)外文出版社2024.04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高级汉语报刊阅读教程(下)外文出版社2024.04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高级汉语报刊泛读教程(上)外文出版社2024.09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高级汉语报刊泛读教程(下)外文出版社2024.09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外交汉语综合教程(上)(待出版)
外交汉语系列教材:外交汉语综合教程(下)(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