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研室承担全院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工作,共开设1门必修课,4门选修课,并在研究生《外交素质》必选课中承担外交心理素质的教学工作。
1、全院本科学生必修课
《心理素质教育》
本课程以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依据,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锻炼核心心理品质”为宗旨和总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幸福体验、逆境管理、反思觉察、系统思考、自我管理和人际合作等六大核心积极心理品质,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体验性、分享式、实践化、积极导向的ESPP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2、全院本科素质和艺术选修课
《心理学》
《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的素质类选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它以“尊重生命,追求成长”为宗旨,以人格发展为核心,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主要流派及其理论,以心理学经典著作导读为基础,以心理学实验研究为手段,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就心理学理论和学生在现实中的环境适应、选择职业、恋爱婚姻、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调研能力,反思能力,认识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心理健康的本质和要求,树立完善人格的追求和信心。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的体验类素质选修课。课程以幸福为核心研究对象,提倡用主动、乐观、开放、欣赏的心态看待事物,是着力研究普通人的幸福、发展、快乐的科学。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发展自己的优势与美德”为宗旨和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挖掘自己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帮助学生全心投入生活,并且从各种生活事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课程设置上主要采取以体验式的教学形式,以实证为依托帮助学生更多地反思并融入自己的生活,塑造积极的行为模式,更加深刻地理解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做自己幸福的主人。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心理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自己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会促使人们采取不同的活动,即使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人们的心理不同,所选择的行动也会有所不同。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这门课程从日常生活现象着手,以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探索现象背后的心理奥秘。同时,本课程注重实用性,将会教授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难题。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大量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 艺术心理学也称“心理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舞动、音乐、戏剧、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方式进行,了解艺术创造过程的心理现象,并通过各种体验式活动来进行艺术创造,最后以心理戏剧的方式进行艺术展演;课程以帮助大学生“在艺术体验、创作及表达的过程中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目标;本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融合,拓展学生的艺术体验及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促进个体情绪、情感、身体、认知和人际等层面的整合。